24小時服務熱線
0755-27628391
發表時間: 2021-04-06 點擊次數: 2267
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發布了《關於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工信部財務司副司長馬向暉在日前召開的新政宣貫會上指出,自2009年政策實施以來,清單內容已經先後五次進行增補和調整,覆蓋領域從最初的10個擴展到15個。
馬向暉指出,2014年政策受益麵繼續擴大,自3月1日起,油氣鑽探設備、半潛式鑽井平台、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深水物探船、接觸網多功能綜合作業車、濕式電除塵器等裝備被納入到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支持範圍之中。
清單動態調整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根據產業發展情況不斷進行動態調整,旨在鼓勵我國裝備製造企業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再創新,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化發展,全麵振興裝備製造業。
馬向暉表示,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優惠政策自2009年實施以來,政策實施的組織工作日益完善,2013年共有232家裝備製造企業享受了進口免稅,累計享受該政策的免稅企業達976家次,為推動我國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全麵振興我國裝備製造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介紹,2009年政策實施以來,清單內容已先後五次進行增補和調整。對於國內已經能夠自主化生產的關鍵零部件,將及時從免稅清單中剔除,恢複增收進口關稅及進口環節的增值稅。
本次調整後,自2014年3月1日起,新政將取消直流供電牽引設備、火災自動報警及氣體滅火係統、聯鎖係統、燃煤電站煙氣脫硝成套設備等裝備進口免稅政策;調整三代核電機組核島設備、二代改進型核電機組核島設備與常規島設備、清篩機、混凝土泵車、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等裝備的進口免稅零部件及原材料目錄。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表示,重大技術裝備的進口稅收政策對我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一是促進了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創新。對重大技術裝備的核心競爭力提升有很大促進作用。之前,由於核心元器件、關鍵零部件發展滯後,直接影響了成套裝備的競爭力提升。通過稅收政策的製定和動態調整,可以權衡利弊,促進產業發展。
二是極大降低了重大技術裝備企業的綜合成本,緩解了資金壓力。
三是通過對政策動態調整,可以拉動國內基礎元器件、關鍵零部件發展。我國目前正在加快實施以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為內容的工業強基工程。從路徑看,提升基礎零部件的水平不能閉門造車,通過稅收政策調整提供了新途徑。
李東認為,這項政策對國內產業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鐵路用大型養路機械行業,在享受政策後,累計開發了50多種品種齊全的產品。在紡織裝備方麵,之前高端裝備以進口為主,享受政策後加速了消化吸收再創新。如經緯紡機公司,享受政策後,國內市場占有率由20%上升到40%,國產化率達90%,打破了國際壟斷。
“下一步,要繼續充分發揮這項政策作用。”李東說,目前工信部建立了三大政策平台,一是融資政策平台,二是首台(套)應用保險平台,三是稅收政策平台。他說,下一步還要從政策平台角度大力推進重大技術裝備的發展。
24小時服務熱線
0755-27628391
©2021 All Rights bob sport apk版權所有 粵ICP備19125746號 翰泰舊版地址 技術支持:深正互聯